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和设置
作物栽培、动物生长和病虫猖 獗与活动的地点,与天气站和标准气候站那种理想“气象观测场”的设置有明显的不同。如果承认这些差异,就必须把站网的设置分成若干系列或“等级”。假定已有标准的天气和气候站网,下一步就是建立农业气象站。一般来说,农业气象站上的基本观测计划、仪器设备和观测项目比标准气象站多,但有增有减。不过,农业气象 站站址对周围地区应具有代表性,可以有别于标准气象站。
今后还需要经常通过辅助站或卫星观测站去补充这些站网。这些站点大体可分为两类:
1、建立半永久性的站点,以便研究和监测特殊农业区的条件,例如在该地区有代表性的大果园、葡萄园、河谷谷地、小山顶和山坡的气象条件;
2、为进行短肘期的特殊研究或调査设立的临肘性站点,例如莅生长季或眷霜冻季节,甚至在晴朗少风(即太阳入射辐射和地球辐射强的条件)和阴天多风的天气形势下, 选择几个白天或夜晚进行观测都是可以的。
如果仪器的安置不符合标准(这种情况是经常出现的, 最普通的情况是仪器的安置高度高于或低于标准值)那么,必须按基准站的要求重新安置,以消除非标准位置造成的影响。经常根据可靠的标准设备标定(校准)所有田间设备,是全部田间工作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观测站网要节约资源和人力,意思是说,站上观测所用的各种仪器、试验设计、资料收集、订正和处理设备,不应比为解决某一特殊问题的需要更为复杂。也就是说,应该根据所要求的时、空分辨率和精度,收集并鉴定对研究计划有用的那些资料。
有关试验地点条件方面的一些情报往往可以从简单“探测仪器”的取样观测中得到(诸如霜冻调査中的夜间最低温度,开阔程度研究中的风速、风向日变化〕。但是,实践经验证明,如果要想从取得这种简单的取样资料开始,再现该地区的这种天气情报,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为此,需要利用全部可以利用的补充资料源诸如天气图等,它所需要的最终费用可能会大大超过最初购买仪器的支出。在某种意义上讲,野外调査增设仪器和设备与此后收集和整理资料所需费用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反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从其他情 报源收集和补充残缺不全资料付出的劳动代价很容易超过节约仪器设备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