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学并不神秘
人类生活在大气层的底部,人类的衣、食、住、吞,都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而农业生产与气象的关系更加密切。比如农作物的生长是需要雨水的,不过各种作物需要雨水的分量有多有少,各种作物需要雨水的时间也不同,水稻需要的水就此小麦多得多,棉花正在结棉鈴,就不需要太多的雨水;所以雨的大小和下雨时间的长短,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的斗争当中,经常注意天气和季节的变化,长时期以来,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后来就根据天气变化的规律,把一年分成24个节气,根槍3些节气来从事农业生产。所以24节气实际上就是农业气象,不过当时没看这个名称就是了。
我国民间流傳着所谓“穀雨断霜”的说法"根据气象观测上的统计,北京平均在4月13日以后,乌鲁木齐在4月3日以后,就不大会有霜出现。榖雨是在4月21目,可见雨正是表示华北地区霜冻结束的日期。10月23日是霜降。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时期观测,把每年冬天开始有霜出现的日期规定为一个节气,以供农业生产参考。根据气象上的统计,西安初霜是10月 26日,兰州是10月24日,所以黃河流域一带,每年初次有霜出现的日期,和霜降这个节气是相差不远的。由此可见气象科学是从劳动实踐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而彙集起来的;农业气象学更是通过农业生产的实践而总结出来的,所以气象科学没有丝毫神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