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气象学的发展(1)
远在古代中国就已经开始关心着天气与气候对于农作物的影响这问题了。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人民从很古老的时候起,就在大力地从事着农业活动了。
农民由于历代的经验发现了农作物与天气及气候间的许多重要的依赖关考。这些人民实践的经验直到目前为止在中囯学者的某些记载及书籍之中还有记载;而它们主要表现在民间谚语及民间征兆等形式 二分二至及它们与农业的关系早已记载于“尙节”(公元前2400年) 里。在“吕氏春秋”里(公元前1400年)则记载了人民所创造的二十四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有许多关于正确地利用天气与气候的建议,至今中国的农民还在迗用着二十四节气。在这方面的许多民间征兆是很 有意义的。在冬小麦顺利的越冬方面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在初冬小麦 没有出苗,那么最好註种子在土壊里越冬,也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过冬 后冬小麦在春天鲜更好地发育。又如关于霜冻的民间征兆会有:“天雨 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的说法。在中国人民历代积累经验的过程 中提供了许多改善农田小气候的建议。例如,为了增加水分而积雪,在 华北建筑防风和防霜冻的篱笆,在中国西北地区为了减少水分蒸发而 在田里铺放较小的卵石等等。不过,尽管在古老的中国,民间的农业气 象事业是这样的发达,但农业气象学并没有象一门科学似的发展起来。历代的封建压迫和反动政府的统治就使得农业气象学在中国没有任何 发展的可能性。只有在解放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农业气象 学在中国才得到了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及广阔开展的可能性。
在中国共产党的颌导下,中国人民在农业上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改 造,特别是农民经营的合作化,是农业气象工作的建立及发展的重要的 先决条件。新的已经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中国农业,在解放后 的头几年里就对气象工作特别是农业气象工作提出了广泛而多种多样 的要求。在这些要求的影响下,中国的农业气象工作也就建立和发展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