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40天

光照的持续时间和白昼长短对植物发育的意义(2)

  植物对白昼长短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起源地有关。植物需要在一定的昼长条件下开花,这是在长期迸化过稃中植物对周围环境条件适应的结果。

  长日照植物大多数是髙纬度植物(温带和寒带气候)。在这个纬度中,盛夏是最有利于开花的时期,而这时期白天最长。

  短日照植物主要是热带植物和亚热带植物(在低纬度)。在低纬度, 一般来说,盛夏的天气是非常炎热的,不利于植物正常的开花。所以通常南方作物不是在夏季开花,而是在春季或秋季开花、这时白昼巳经很短了。在温带条件下,在有些植物中有时能覌察到这样的现象:即使这些植物是生长在最适宜的昼长条件下,但如果遇到了不利的温度条件 (例如髙温),植物完全不能开花。这时它们的幵花期就延迟了,即延迟到当温度下降幷且白天也缩短了的时候。

  例如,当温度髙于25℃时,某些禾本科植物、甜栾和甘篮不能开花,而当温度为10℃——15℃时,这些作物才能开花。盛夏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温度,只有在夏末才能达到适合于开花的温度。因此,这些植物不是在白天最长的时期开花而是在白天比较短的时期开花,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光周期现象发生了某些变化。伏耶依柯夫首先指出, 在高纬度地方,在长日照影响卜,促进了某些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速度。 后来在1920年,美国学者卡尔商尔和阿拉尔得进行了许多关于光周期现象的试验工作幷获得了有关光照长短对植物犮育影响的资料。同时他们对光周期现象还进行了其它的许多研究。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植物在整个生活时期都具有要求一定日照的特性。凡李森科院士发现了光照长短对植物的影响过程完全新的观点。他确定了,各种不同的桢物仅仅在某一发育期内,就是所谓光照阶段,对于白昼光照的长短才有不同的要求。